台湾每年使用约160亿个塑胶袋,比欧盟国家多出接近4倍,而夜市更是重灾区,根据台湾环境资讯中心统计,平均每5分钟就会用上116个塑胶袋。塑胶袋不能回收,只会不断堆积在自然环境,埋在土里100年也不易分解,不慎落入大海更会严重影响海洋生态— 以上所述甚至未把其他塑胶餐具算进去,可见人类贪图一时方便,对自然与自身的遗害深远。
台东慢食节被媒体公认为「全台湾最不塑的市集」,连续五年推动环保饮食文化,而在今年11月14至15日举行的秋季市集中,单日参加活动的游客计3000人次,可是全日所产生的垃圾不超过40公斤﹗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?

原来主办单位除了在宣传活动时鼓励民众自带餐具、设有清洗槽让民众清洗餐具,更在招商时禁止店家使用一次性的免洗餐具,参与的摊位也积极推动零塑理念,只提供租借餐具,部分店家则以天然素材如香蕉叶、月桃叶、血桐叶等盛载食物。民众不但没有感到不方便,反倒乐在其中、响应环保—「原来叶子可以作为餐具,感觉很新鲜,也让我们认识原住民的智慧﹗」、「这个活动很有意义,餐具只用一次就丢掉太可惜了﹗」、「虽然不是台东人,但因为很爱这个地方,所以更不想污染它。」活动的意义不言而喻。当你看见饕客拿着洛神花冰淇淋甜筒,珍视着玉兰花叶折成的甜筒套;会场内人手一份以天然叶片裹好的佳肴,眼神流露出新奇与雀跃;每家每户把带来的野餐垫铺在草地上,席地而坐,就像热闹而轻松的嘉年华,你会恍然大悟:只需要给予这样的平台,便能让民众轻松地实践环保。
(IG Photo: @foodie_alun)

台东慢食节跟一般市集不同,展出的全是台东在地的美食,集结来自纵谷、海线、南回、市区的慢食店家与农民,民众不用跑遍全台东也能认识本县各地区的原生食材,进一步透过饮食了解在地的文化与历史。台东的土地丰饶,孕育出多元的农作物产,例如:红藜、木鳖果、金针、洛神、油芒、马告、树豆等,2020年秋季慢食节即以「有种餐桌」为主题,介绍台东独有的食材品种,结合店家创新的烹调手法,呈献出不一样的台东味:恰比兔子的木鳖果口味德国面疙瘩,柴米DailyKitchen的马告香柠炙烧猪堡、亲山农园的洛神米酿红藜冰淇淋、七度空间甜点烘焙的油芒千层酥等美食皆让人惊艳﹗你错过了今年的慢食节吗?请密切留意〈发现台东慢食〉FB,明年一定要把握机会﹗
(IG Photo: @m089571)
更多慢食资讯:〈发现台东慢食〉粉丝专页